已有 932 個孕哺用品

氣墊揹帶 哺乳內衣

搜尋

選單

已有 932 個孕哺用品

氣墊揹帶哺乳內衣

新生兒動作大解析,這7個主要動作帶你快速搞懂

發布時間:2016/07/06|最近更新:2019/07/24 | 6K

本文共1846字

本篇文章整理自:

Interpretation of Infant Reflex Action

文 / 台北榮民總醫院 兒童神經科 陳宏達研究醫師

新生兒動作有許多種類-新生兒反射動作

兒生理構造和功能不和成人完全一樣,許多正常的小動作,卻常嚇壞新手爸媽,其實爸媽只要熟知新生兒反射動作,就能放輕鬆,減少手忙腳亂。

新生兒反射動作7個主要動作一覽

步行運動反射(stepping reflex)

出現時間:出生後至6周大。

評估方式:雙手將嬰兒從腋下撐直,當一腳踏到平地時,另一腳會自動抬起,如同「起步走」。

抓物反射(grasp reflex)

出現時間:手抓─出生後至2~3個月大;趾彎─出生後至9~10個月大。

評估方式:用手指輕觸嬰兒掌面,會馬上抓住,使手指無法輕易抽出;輕觸足底,腳趾會向下彎曲。但當嬰兒4個月大後,倘若手抓物反應仍存在,大腦功能可能就有問題

尋覓反射(rooting reflex)

出現時間:出生後至4個月大。

評估方式:用手指(切記先洗淨)輕輕搔嬰兒的臉頰,嬰兒就會把嘴巴朝向輕搔方向,尋找刺激點。

吸吮反射(sucking reflex)

出現時間:出生後至4個月大。

評估方式:用棉花棒或用手指沾濕後碰觸嘴唇,嬰兒會張開嘴巴並吸吮。

尋覓反射、吸吮反射和吞嚥動作都是餵食原始反射。嬰兒出生後,趴於母親身上就會有尋找媽媽乳頭吸奶的動作。

莫羅氏反射(Moro reflex)

出現時間:出生後至5~6個月大。

評估方式:抱起嬰兒,一手扶頭一手扶腰,然後扶頭的手突然鬆開(切記不可完全放手讓頭及頸部伸展過大,以免造成脊髓損傷),嬰兒的雙手將伸張後內收(張成大字形,像被嚇到抖動揮舞)。若大於6個月仍有此動作,就須將大腦損傷狀況列入考慮

頸部強直反射(tonic neck reflex)

出現時間:1個月至6、7個月大。

評估方式:將嬰兒頭往一側轉時,同側的手腳會伸直,另一側會彎曲,就像拉弓。

降落傘反射(parachute reflex)

出現時間:10、11個月大出現後就不會消失。

評估方式:將嬰兒面朝下趴在檢查者的手前臂,突然將頭部向下降,正常會雙臂向地面伸出展開。

懂得新生兒動作就不用過度驚慌-新生兒反射動作

新生兒肌抽躍

過去曾有慌張的媽媽帶寶寶衝急診,焦急敘述寶寶在睡覺時,會有1小時1~2次不自主肌肉抽動,擔心「會不會是癲癇發作?」事實上,這種類似肌抽躍,1小時1~2次都屬正常,相對於數分鐘內發生1次的肌抽躍,或是孩子醒著時都會有的重症前兆病徵,有明顯不同。

新生兒在淺眠期會有一些生理性的肌抽躍,可能在雙側或是單側,發生時間可能是同時或不同時,這些非刺激發生的動作,稱之良性嬰兒睡眠期肌抽躍;此外,安撫嬰兒會發生肢體肌抽躍,也是正常、可接受的,通常會在6個月大時漸漸消失

新生兒抽搐

至於爸媽最擔心的新生兒抽搐癲癇,事實上並不會出現全身性大發作(包括眼睛上吊、口吐白沫、牙關緊閉、意識喪失、合併四肢用力伸直或來回抽動)或失神性發作(發呆樣,眼神直視卻叫不醒),這是因為新生兒腦部皮質尚未發育完全,神經細胞的髓鞘化亦未完成,無法維持廣泛的放電。

新生兒抽搐大約每1000名足月新生兒會出現2~3名,早產兒比率更高,約有10~15名,常見的發作型態為「細微性」動作,包括眼睛水平偏移,重複眨眼吸吮咀嚼,上下肢重複划船或踩腳踏車,有時還會呼吸暫停或肢體僵直。

新生兒動作--寶寶自我調適行為

有些怪異且重複的習慣性動作也會讓父母擔心,譬如寶寶用手一直打自己的頭,甚至用頭撞牆壁或欄杆,咬手指、腳趾,或搖頭晃腦,扭動身體等;一般出現在出生後3~6個月,通常2、3歲後會消失

怪異且重複的習慣性動作一般認為是大腦成熟的過渡現象,也是寶寶自我調適、自我安撫的行為模式。此模式可刺激中樞神經成熟,也可對周邊神經如:平衡及本體感覺提供調節、回饋的機制,對寶寶未來的感覺統合、走路,及協調複雜動作有極大幫助。

給新手爸媽的建議

爸媽照護嬰兒,不能對每個小細節都要求跟教科書一模一樣,最簡單的方式,是打疫苗時,定期讓兒科專科醫師評估孩子的健康狀態,爸媽也可以根據寶寶健康手冊註明的身高、體重、頭圍、發育里程碑,做初步評估。若發現寶寶出現奇怪動作,可以把影像錄下來,再帶到門診讓兒童神經科醫師評估

就醫評估表

發現寶寶出現下列情形,應該要馬上找兒童神經科醫師接受更詳細檢查。

□時間持續過久。

□發生頻繁度增加。

□動作大小越來越明顯。

□眼神呆滯或怪異表情。

□嘴唇發紫發紺或四肢膚色變差。

□食慾減退或活力變差。

□哭鬧不休,無法安撫。

□身高體重頭圍未依寶寶手冊上的曲線表增加。

□對外界事物沒有興趣。

□行為退化(如:本來會爬會坐的寶寶只能躺著)。

發布時間2016/07/06|最近更新:2019/07/246K

版權宣告

奇妮孕哺-哺乳內衣銷量第1品牌

線上客服:平日08:00-17:00 / 假日13:30-17:30

FB臉書專頁:奇妮孕哺(點擊前往)

FB臉書私訊:任何問題找小編(點擊私訊)

優惠促銷

熱門孕婦產品

其他嬰兒成長文章

熱門嬰兒成長文章

最新消息

學堂分類

政府福利政策 (1) +
  • 奇妮粉絲專頁-孕婦用品推薦
  • 奇妮粉絲專頁-孕婦用品推薦
  • FB私訊-孕婦裝推
  • 0 購物車-孕婦裝推薦
  • ×
    ×
    返回頂部-孕婦裝推

    TOP

    FB私訊-孕婦裝推

    FB私訊